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扫一扫,访问微社区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查看: 925|回复: 1

中国成“博士生产大国” 最牛导师同时带47博士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10-10-5 19:22:1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昨(24)日,华中科技大学教科院教授周光礼新书《中国博士质量调查》在武汉面世。该书通过调查披露了我们国家当前博士生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。
  该调查回收到有效问卷1392份,调查对象涉及在校博士生、博士生导师、博士培养单位负责人和毕业博士生。
  统计显示,46%的博导同时指导的学生超过7名,最多的高达47名。大部分博导认为自己适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6名。周光礼昨日称,调查中所指的学生仅为博士生,不包括硕士生。
  调查表明,近13%的博士生每月与导师交流不到1次,甚至还有3%的博士生反映未与导师交流过。
  2008年,我们国家博士学位授予数超过美国,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博士学位授予国家。2009年,全国在学博士生24.63万名;2010年,全国博士招生计划为6.2万人。
  周光礼认为,我们国家博士生数量迅速增长,一方面说明高等教育事业大发展,另一方面也造成博士生教育水平下降和学术质量滑坡。博士生的培养质量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关注。
  调查显示,50%的用人单位认为我们国家博士培养质量10年来整体上没有进步,“甚至还有下降趋势”。在对新进博士创新能力的评价上,用人单位认为“一般”和“差”的占68%。
  周光礼介绍,国外一流大学博士淘汰率高的可达40%,而我们国家采取的是“严进宽出”政策。他说,没有淘汰机制,质量也就没有保障。(记者 朱建华)
  在读学生10年增加19万四大因素制约博士培养质量
  我们国家在读博士生人数由1999年的5.4万人增加至2009年的24.63万人,10年间增加了4.56倍。昨日,周光礼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从4个方面对影响我们国家博士培养质量的因素进行了解析。
  一是博士生指导教师。在博导增长人数跟不上博士生扩招速度的背景下,高校评聘博导的门槛有所下降。有些博导本身水平就不怎么样,也很难带出高质量的博士。博导指导的学生多,也直接影响到博士培养质量。
  二是国家的科研体制。国外有的明确规定导师课题经费中1/3要用来培养学生,而我们国家在政策层面完全把博导的教学和科研分开了。
  导师要支付学生各种费用,只能去拉很多简单的直接服务社会的课题,多由博士生完成。博士生水平因而难以提高。
  三是博士生的自身追求。一些人读博士完全是为了拿张文凭,读博士的动机很功利化。一些人把“博士”比喻为“搏仕”,意思就是说读博是为了将来能做官。
  四是整个社会的浮躁心态。一个人一旦有了“博士”这层金,就会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尊重,甚至会谋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财富。这助长了博士生的急功近利。
  2010年全国博士招生前10位高校
  序号 学 校 招生人数
  1 北京大学 1610
  2 浙江大学 1600
  3 武汉大学 1540
  4 吉林大学 1530
  5 华中科技大学 1406
  6 清华大学 1318
  7 上海交通大学 1238
  8 中山大学 1150
  9 复旦大学 1132
  10 四川大学 1092
  (据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下达的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整理)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US_Steven 该用户已被删除
发表于 2010-10-5 22:00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提示: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妈咪派

GMT+8, 2025-11-29 06:52 , Processed in 0.020940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